當《明日之后》解鎖2億玩家里程碑后,一些隱藏大佬的身份終于藏不住了。
或許你也沒想到,新晉人皇李培楠除了星際,還是一位實打實的明日老玩家。“對游戲最深的印象就是開荒階段的資源太緊張了。剛開始有一個任務是要去雪山采麻,結果一群人在搶,還有人提前站在麻刷新的位置就在那等,我一個都搶不到。”李培楠回憶起初入這個廢土世界時感慨道。
伴隨著星際冠軍等玩家以#我是明日2億分之1#的身份,共同慶祝這一時刻,越來越多的隱藏大佬也終于浮出水面。包括《狂飆》爆火的老默扮演者馮兵,以及黃旭東、呆妹兒小霸王等巨佬也紛紛亮明自己的明日玩家身份。
事實上,除了這些隱藏大佬外,《明日之后》2億用戶中絕大部分來自于普通玩家。在采訪了有著不同學習、工作、生活經歷的三位《明日之后》玩家后,競核發現或許他們當初接觸這款游戲時有著不同的契機,但也存在深層的共鳴。
共性上,他們喜歡喪尸、末世題材的作品,被開放世界、廢土生存+TPS(第三人稱射擊)這類融合玩法吸引。差異點在于,兩位受訪女玩家熱衷于莊園建造,另一位男玩家則更喜歡動蕩之城的“抄家”玩法。與此同時,通過游戲有人明晰了前進的方向,有人找到了人生伴侶,也有人尋得了一份事業。
上述三位采訪對象,他們只是兩億用戶中的一粟,并不能代表整個群體。但這至少照射出了《明日之后》玩家以及游戲生態真實的一角。
大雄:“搞事”的快樂,你可能不懂
大雄是本次采訪中唯一的《明日之后》男性玩家。他今年25歲,是最喜歡在游戲中“搞事”的人。畢竟男孩子的快樂,有時候就是那么簡單。
接觸過《明日之后》的玩家應該了解,該作中玩法可選擇性很多,包括剛槍競技、組隊刷本、建造采集、休閑探索等。相較其它,大雄還是比較喜歡【動蕩之城】,一種進攻其他莊園“掠奪”資源的玩法。
大雄表示,這就像是在游戲中能找到小說或電影的“戲劇沖突”,有矛盾才有話題性。對進攻方來說,能夠一打多,體驗到競技的快感。同時,進攻方還可以對莊園進行破壞,在游戲里當個“壞人”。對被抄家的來說,能叫營友一起守護莊園,一起抓賊。
事實上,在游戲中“搞事”也得有一定實力。例如進攻前,玩家要制作好配件、槍械和彈藥,以及防止饑餓過低或加Buff的食物等。反過來,防守方也得做好莊園結構設計、防御工事布置等。這些均需要玩家投入一定的時間、精力、財力。
“有一次,去抄一個土豪的家。剛破掉外墻,我就掉進了人家布置的電網+地雷陷阱,不停地掉血。最后東西沒抄到,反而自己的子彈打光了,武器堅固值也掉了大半。”大雄至今還記得那次血虧的經歷。
其實大雄并非我們想象中的游戲大佬,氪金多或技術好。不過對于“大佬”一詞,他本人有著另一種理解——擁有超強凝聚力的人。就像《狂飆》主角高啟強一樣,很多營地的市長(游戲中的管理職位)同樣具備這種一呼百應的能力。
大雄印象最深的是,第二季中的“人類,重返城市”。當時游戲推出了人類大遷徙至文萊市的計劃,需要玩家從零開始建一條橫跨數個地區的交通路線。“因為全球同步,好像是有國外玩家嘲諷中國基建速度不行,國服玩家為了反擊,自行發起結盟。通過大家的配合,我們拿下了首通。”大雄回憶道,“當時別提有多激動了,就好像打了一場勝仗。”
而除了游戲本身,大雄認為明日還有一個不錯的地方,那就是官方會聽取玩家意見。他表示,明日的玩家多類,有一部分是不喜歡戰斗的,或者說他們更喜歡休閑的玩法。后來動蕩之城從自由模式改為簽約模式,或許也是因為要保護玩家的多樣性。
“一款游戲玩了4年,你堅持的動力在哪?”我問他。大雄頓了頓思考后說,玩游戲得到快樂是最基礎的,另外就是能和朋友一起玩,有社交氛圍?,F在,每天晚飯后,與營地里好友一起刷副本、打Boss、做任務,順便攢點材料提升裝備屬性,已經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。
再則就是跟大雄的職業相關,他是一名游戲UP主。2018年正值國內抖快短視頻平臺崛起,再加上游戲屬于熱門素材,很多人都試圖在游戲短視頻領域一展拳腳。抱著嘗試的心理,大雄做了一期《明日之后》彩蛋視頻,意外地收獲了不錯的流量。借此,他的身份變成了明日之后UP主。
當被問到還會玩明日多久時,大雄自己這樣概括:“對明日有感情了,就像談了四年的初戀女友一樣。既然找到了一顆滿意的貝殼,那盡量就不要去海邊了。”
玩家大餅餅:在廢土世界找到另一半
同樣25歲的大餅餅是一位女玩家。和廢土題材結緣很早,從高中時期,大餅餅就癡迷于各種喪尸題材電影,印象較深的一部是《釜山行》。“感覺上不一樣,因為喪尸題材會給人一種畫面沖擊感(有點小血腥),比較喜歡看。”(很難想象,這居然出自一位說起話來總帶著甜美笑聲的女生之口?ω?)
大餅餅并非大眾眼中的“典型女性玩家”。大學二年級之前,經朋友推薦她玩過一段時間王者、和平這類社交+競技游戲。一方面是為了和朋友一起開黑,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比較喜歡操作型游戲。
可能因為題材、玩法都恰好符合自己的口味,在2018年《明日之后》正式上線后,大餅餅便入了坑。她是一個挺有勝負欲的玩家,熱愛排位沖分,每個賽季基本都能獲得鉆石騎士榮譽勛章。
相比之下,大餅餅的同居好友老星(化名),則對游戲的競技段位不是很在乎。他更喜歡在游戲中去探索、建造,做些浪漫的事情。
在她看來,如果為了競技,很多游戲做得都很成熟;而單純的探索、建造,《Roblox》等在畫風上不是自己喜歡的寫實風格?!睹魅罩蟆房赡芨C合些,既可以上分,也能為玩家提供自由休閑且私密的空間。
《明日之后》建筑大佬妖老板設計的廢土朋克莊園
在《明日之后》中,社交系統較為完善,除了常見的好友、世界頻道外,游戲中設置了營地、合居兩大主社交系統。而與強化游戲好友關系的營地社交系統效果不同,【雙人莊園】更注重給玩家帶來專屬情感羈絆的快樂。這就像是在游戲中,組建起兩個人的小家。
“為了蓋一座滿意的莊園,我們甚至會先畫一張草圖,然后再到游戲中一步一步落實。”大餅餅表示,“明日之后建造系統自由度高,而且素材豐富,能夠充分發揮玩家的想象空間。”
而在同居開始的時候,玩家的每一天都會被記錄,達到一定的合居天數就會解鎖不同的紀念物品。同居之初還會獲取專屬同心樹,這棵樹就像同居人的感情一樣,從萌芽階段逐步成長。
走出莊園,有時候他們也會騎著小摩托去各個地圖場景探索、拍照。圣羅納市的彩虹噴泉、黃昏時分的圣托帕尼立山而島,都是兩人常去的打卡地。要不就是去萊文市黎明區一起玩旋轉木馬,在游戲里談一場賽博戀愛。
此外,游戲還加入了很多雙人動作,能夠進一步提升這種私密社交的沉浸感。例如,當好友親密度達到6級后,就可解鎖“公主抱”交互動作。這是大餅餅最喜歡,也是她在游戲中與老天星常做的動作。為此,兩人還特意保存了第一次“公主抱”的場景照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現實生活中,大餅餅和老天星早已成為真正的情侶,據說兩人快訂婚了。
如今,大餅餅經營著一家衛浴生意,副業是畫一些插畫,也常常畫一些明日的同人畫來豐富自己的生活。但每天中午、晚飯后的閑暇時間,她都會與老天星一起玩一會兒《明日之后》。在她眼中,游戲里一點一滴養成的角色就如同自己的孩子或姐妹一般,多年的陪伴既有了感情,也逐漸成為自己持續玩下去的動力。
“下線的時候我比較喜歡進這個粉色的帳篷,但是只能一個人進去,不能兩個人,所以我的同居在我旁邊擺了一個小帳篷,強行共眠。”大餅餅笑著說道。
玩家幽凄:我在明日里當建筑大師
幽凄是《明日之后》官方認證建筑師,同時也是一名游戲UP主。
在成為游戲建筑師前,幽凄從事著汽車銷售管理工作。曾經有一段時間,因為對職業生涯感到迷茫,她想過回到老家陪在父母身邊,過上穩定而安逸的生活。
當時游戲對于她來說,更多是填充時間罅隙以及與朋友社交的時興工具。而她初次玩《明日之后》的理由,差不多也是如此。“《明日之后》畢竟是國內首款廢土生存手游嘛,題材、玩法都是自己之前沒接觸過的。”幽凄坦言。
剛開服那段時間,幽凄跟以往玩MMO或吃雞一樣,每天不是在搞裝備就是在打架。但隨著新鮮感逐漸流失,她覺得或許女孩子在游戲中玩的休閑點會更好些,于是研究起建造玩法。
“剛開始我也搭不好,但摸索了一段時間后,發現《明日之后》建造系統的可塑性還是挺高的。”幽凄解釋,首先建筑設計的自由度高,古代木制結構、現代工藝材料等組件很豐富,可以讓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。而且,建造功能使用起來也簡單,沒什么門檻。另外,蓋莊園也不是單純的天馬行空,很多都是根據現實建筑審美和設計來的。
上述圖片均為幽凄在《明日之后》中建造的莊園,奢墅、庭院等各種樣式的建筑都可以在游戲中實現。
不過幽凄也表示,這些大房子都是自己近期的作品,早期在明日中是蓋不出來的。因為游戲最初的莊園建造有一定局限性,不僅地基小,而且石頭、樹木等建筑材料需要自己肝好幾天?;蛟S是官方聽到了很多玩家的反饋,后續在這塊進行了調整?,F在材料除了自己肝,也可以通過完成日常任務進行兌換,建筑地塊也變成了可以蓋到13x13平方的雙人基地。
這在給玩家減負的同時,又增加了新的體驗。對于像幽凄這類建造師來說,這就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,推動她們越發勤奮地去更新作品。
另外,幽凄認為《明日之后》的開放性、自由度,并不單單體現在莊園創作上。其高度開放的世界觀,也為游戲提供了更高維度的嘗試空間。
《明日之后》&《流浪地球2》聯動期間玩家設計的太空莊園
“去年年底,《明日之后》宣布《流浪地球2》聯動,很多玩家都嘗試在游戲中建造流浪地球風格的莊園。什么空間站、行星發動機、月球車之類,當時關注度特別高。”幽凄表示,或許是因為不斷有新的內容加入,自己對明日也有了期待。
就廢土生存賽道而言,網易《明日之后》無疑已經拿到了這個“新世界”的主導話語權。
在大餅餅看來,創新是明日保持競爭力的核心。隨著其它廠商推出越來越多廢土生存手游,如果該作要保持廢土生存游戲引領者的身份,創新這條路得持續走下去。
回顧游戲上線以來的發展軌跡,包括從重返城市、再生者、廢土海洋到流浪地球版本,游戲在題材、世界觀、玩法上均不斷創新。也正因為如此,《明日之后》才能不斷刷新著玩家游戲體驗和對廢土生存游戲的認知上限,成為玩家口中的“明日like”。
如果我們再把眼光放遠點,明日探索出的“競技、生存、建造、探索、社交”玩法融合體系,未來一定會成為后進者學習的對象。換句話說,屆時在競品環伺的情況下,明日又該如何保持良好運營呢?
大雄認為,一款游戲要保持用戶活躍,競爭、戰斗必不可少。用他的話來說,一定要存在戲劇沖突,有矛盾、有沖突才能有話題性。所以,大雄希望官方能夠在后續推出更多有意思的對抗玩法,就如MOBA游戲一樣。
其實參考MOBA游戲發展路徑我們會發現,該品類差不多經歷了5-10年發展才走向成熟。但從現今來看,無論是MOBA端游還是手游,都早已跳出單一的傳統對抗模式。例如有些產品推出了亂斗、短CD等模式,從趣味性、快節奏等角度切入,為玩家帶來新的競技體驗。
再則,從本質上來講,《明日之后》也屬于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品類范疇。而這類游戲中的佼佼者,在長線運營思路上基本會走兩條路:通過養成+持續迭代的內容,增強用戶粘性;注重對抗機制玩法,保持用戶活躍。
或許廢土生存這類游戲還處于早期階段,但考慮到《明日之后》用戶已突破兩億,這一賽道顯然從最初的小眾品類逐漸成為面向更廣闊的用戶群體。未來這一賽道的超級爆款一定會在長線價值和IP影響力上有所體現。
站在玩家角度,往日的種種既是回憶,也是證明他們與明日一起成長的重要憑證。“希望項目組,能夠考慮把2018年的明日劇情找回來。”幽凄誠懇建議。而且對于不斷涌進的新玩家來說,這些早期的新手任務、劇情,也能讓他們更好的了解產品。
明日like已經成功給賽道產品打了個樣。珠玉在前,未來廢土生存賽道又將掀起怎樣的風暴?我們且期待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