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,只是分手姿勢太難看,總覺得有被惡心到。
11月17日,暴雪娛樂發布聲明稱,由于同網易的現有授權協議將在2023年1月23日到期,將暫停在中國大陸的大部分暴雪游戲服務,包括《魔獸世界》《爐石傳說》《守望先鋒》《星際爭霸》《魔獸爭霸III:重置版》《暗黑破壞神III》和《風暴英雄》。
《暗黑破壞神:不朽》的共同開發和發行則涉及兩家公司另外的單獨協議。聲明指出,雙方沒有達成符合暴雪運營原則和對玩家及員工承諾的續約協議,這些協議將于2023年1月到期。此外,暴雪娛樂總裁Mike Ybarra還表示,我們正在尋找機遇將我們的游戲在未來重新帶回給玩家。
這也意味著,雙方長達十四年的合作暫告一段落。對此,網易回應稱:“網易一直在盡最大努力和動視暴雪公司談判,希望推進續約。經過長時間的談判,我們仍然無法就一些合作的關鍵性條款與動視暴雪達成一致。網易將繼續履行職責,為我們的玩家服務到最后一刻。”
根據《國務院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游戲管理的通知》第五條規定,過審的網絡游戲變更運營單位時,須重新辦理審批手續,在重新獲得批準前,網絡游戲應該停止一切服務,違者,按非法網絡出版處理。
鑒于暴雪娛樂跟網易分手已成定局,且國內審批手續復雜,有理由相信玩家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無法體驗到暴雪系游戲。
抱有期望或許是大多數玩家的想法。不過競核從可靠信源獲悉,騰訊、字節不會接盤暴雪娛樂。這意味著暴雪系游戲可能得暫別中國玩家。那么,這究竟是誰的鍋?或許這個男人才是癥結所在。
最高級別五人參與談判,直到最后一刻仍在努力
“這個項目網易共派出了五位高管,其中一位是網易公司副總裁、網易暴雪合作部負責人李日強。”一位知情人士告訴競核,“跟動視暴雪談判前前后后歷時一年時間,直到最后一刻我們仍在努力達成合作。”
上述知情人士告訴競核,當團隊看到11月8日動視覺暴雪發布Q3財報,指出網易跟暴雪正在討論續簽這些協議,但可能無法達成雙方都滿意的交易時。他說,當時團隊上下一片驚愕,我們正在全力以赴的參與談判,為了中國玩家的游戲體驗、十幾年的游戲青春不可能不繼續合作的。某種程度上,動視暴雪這樣做相當第一把背刺。
另據其他可靠信源透露,商業上條款比如進一步提高動視暴雪方分成比例,繳納巨額保證金或預付費,這些都好說。問題在于,動視暴雪CEO Bobby Kotick(鮑比·科蒂克)在續約合作時,有附加提出簽約時,簽字時預付兩年合作款,金額達到數億美金。
這主要系動視暴雪今年利潤不達標,需要資金讓財報報表更加好看。同時,這也是為了完成微軟2023年六月交割時財務報表更加好看。
不過從財務合規角度來講,這屬于財務欺詐。正是由于Bobby Kotick打破了這一原則性規則,網易方才無奈接受了中止合作的結果。
動視暴雪祭出的第二個背刺,則是今天早上10點左右放料給彭博社,表示跟網易不再續約。當時正值網易港股交易時間段,根據港交所規定,交易時間無法給出公告。這讓網易IR團隊非常被動,只能苦等三個小時后,午間休市發出網易方聲明。要知道,當天晚上網易會公布Q3財報。受此背刺,網易港股盤中大跌12%。
大家可以說Bobby Kotick很精明,畢竟商業社會歷來很殘酷。放在公司之間,這種較量無可厚非。問題是,當雙方公司較量,影響到玩家實際體驗時,我們理應擱置爭議,以玩家利益為最大公約數。
可惜事與愿違,暴雪系游戲即將淡出中國玩家的視野。網易合資公司一位高層告訴競核,當他昨天下午得知雙方談判基本破裂時,他昨天晚上12點跑到斗魚爐石傳說專區看好幾個小時的直播,比如衣錦夜行、狗賊等主播。
當時他心里想:“這些主播未來可怎么辦,內心就很傷感,你知道嗎?”作為一枚老暴雪系玩家,他大概了玩了20000多個小時。毫不夸張地說,暴雪系游戲承載了他的青春,也記錄了他如何從一名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,變得越來越來干練。
他不是玩家群里中的孤例。筆者身邊就有購買六個賬號的守望先鋒玩家,每個賬號都升級到了最新的版本,每個賬號的英雄池相當豐富。
或許真的是時候要跟暴雪系游戲說再見了,盡管非常不舍得。一位知情人士評價道:“這種行為,就很人渣嘛。”對方說道,現在國內沒有一家游戲廠商敢接盤。唯一的出路是,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后,網易跟微軟重新開始合作。
擠走多家研發工作室老大,“人”不靠譜
對一些新玩家來說,可能從他們一開始接觸暴雪游戲,暴雪和網易就已經緊緊綁定在了一起,但實際上不少老玩家都經歷過《魔獸世界》更換代理商的風波。
九城跟暴雪的故事只維持了一段時間。當時九城不想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,暴雪也動了尋找新合作方的念頭。2008年8月,網易提出與暴雪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代理除《魔獸世界》外的其他暴雪游戲。
值得一提的是,促成這項合作的正是暴雪娛樂聯合創始人,前總裁兼CEO Mike Morhaime,讓暴雪打通了中國游戲市場,但他2019年已經從暴雪離職。競核獲悉,Mike Morhaime在暴雪的最后兩年內,Bobby Kotick并沒有給予Mike相應的高管合同和地位,并處處打壓,這也是Mike最終離開親手創立的暴雪的原因。
如今暴雪已不復當年榮光。自從2019年之后,暴雪在Bobby強壓下,暴雪不再設立CEO一職,只有工作室總裁職位。這意味著暴雪已喪失了獨立商業運營權。這也解釋了,本次談判是Bobby直線指揮,充分反應了他的個人意志。
從公司層面看,暴雪這個決定的確有些不靠譜,但如果涉及到動視暴雪CEO的個人因素,或許也能理解其中的糾葛了。
正如前文所說,動視暴雪CEO Bobby Kotick意圖通過和網易續約合作加速套現離職,而近年來動視暴雪的一系列風波,這位當家掌門人幾乎都脫不了干系。
他幾乎以一己之力干掉了多家工作室核心人員,直接導致《守望先鋒2》、《暗黑破壞神4》必須延期上市,就連暴雪嘉年華也宣告停擺。
性丑聞也不是Bobby Kotick第一次陷入漩渦的中心,甚至可以說他一直都是那個掀起輿論風暴的人。早在《使命召喚4:現代戰爭》推出后,Bobby Kotick直接和制作方Infinity Ward的創始人談判,給予他們IW的控制權和獨立運作權,但條件是他們在2009年11月15日之前做出現代戰爭2。
但IW原本的計劃是擔心游戲迭代節奏速度太快會導致開發者被榨干創意,因此打算放慢節奏先做原創游戲。不過為了更獨立的創作環境,IW還是決定繼續開發現代戰爭2。
令人出乎意料的是,Bobby Kotick在合約中埋了一個雷即“如果IW的負責人被解雇,他們將失去IP控制權”。Bobby Kotick幾乎使用了一切手段監視IW員工的動向(比如監控創始人的硬盤),最終在2010年突襲IW工作室,并將兩位創始人趕出大樓,把使命召喚和現代戰爭IP收歸自己所有。
競核從知情人士處獲悉,這次突襲極具戲劇性,Bobby Kotick先是謊稱大樓失火讓IW員工撤出大樓,等到所有人撤出后,Bobby Kotick守在大樓門口讓保安將大門鎖上,并宣布將團隊解雇。兩位創始人隨后便帶領一部分團隊出走創立了重生工作室。
此后,他還頻頻插手多個游戲的開發進度,比如執意舉辦《守望先鋒》OWL,甚至制定了遠超現狀的發展計劃。
另外,Bungie工作室的出走也是由Bobby Kotick一手造成。在《命運》大火后,Bobby Kotick為了低價收購Bungie便開始拖欠《命運》的開發款。但Bungie隨后找到網易獲得了一筆1億美元的投資,Bobby Kotick的計劃也就此付諸東流,從那時開始,Bobby Kotick就開始計劃中止和網易的合作。
可以說,Bobby Kotick離開動視暴雪已成定局,加上微軟正在積極推進收購動視暴雪,即便他留在動視暴雪也不一定能體面離場。而且微軟決定在當時收購動視暴雪的一部分原因就是Bobby Kotick因性丑聞即將離開動視暴雪。
因此在最后的時間里,Bobby Kotick為自己謀取盡可能多的利益而非考慮公司發展也就不奇怪了。
誰能、誰敢接盤暴雪?
暴雪娛樂身上確實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,比如動視暴雪CEO Bobby Kotick管理能力及套現意愿,再比如微軟收購動視暴雪,各國監管機構態度不一。
競核獲悉,國內字節跳動、騰訊確有在跟動視暴雪接觸,不過接盤意愿不大。大致上,我們可從內外視角來進行觀察。
從動視暴雪內部來看,大老板 Bobby Kotick不靠譜,核心工作室人才大批流失。產品研發能力大打折扣。從外部環境來觀察,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受到監管機構密切關注,像索尼等主機廠商也在反對本次并購。
如果我們把視角切換至可能的國內接盤者,比如騰訊、字節跳動兩家身上。我們發現這些廠商各有各的擔憂以及側重點。
首先是騰訊,外界大多認為騰訊是接替網易最有力的接盤者。競核認為,騰訊接盤的概率很小。大致上,我們可以從騰訊游戲戰略來分析。
正如競核在《海外漲國內跌,騰訊管理層正面回應會否改變游戲戰略》一文中所說,騰訊游戲會專注于將資源放在少數幾款大體量、高營收的游戲產品上。合作方包括育碧、Sharkmob等廠商。至于新游戲,騰訊新立項的產品都會有全球化計劃。其次,騰訊游戲會花更多時間、資源升級、激活現有老游戲。再次,騰訊游戲對行業處于逆風時,期待行業拿到更多版號對沖下行風險。
競核獲悉,騰訊鐵定不會接盤暴雪娛樂。今年年初,Bobby Kotick跟騰訊談判,想一口價打包買斷CODM在海外的發行權,甚至威脅推出《使命召喚:戰區》手游,不再推廣CODM。此事讓騰訊覺得Bobby Kotick很難打交道。所以,騰訊并沒有參與談判接下暴雪系游戲。
大家可能會說,字節跳動更有可能接手。畢竟暴雪游戲在國內年營收大概在30-40億左右,扣除渠道和代理分成后錢不多,但基礎用戶價值比較可觀。對迫切擴大游戲基本盤的字節跳動,看起來的確是一次不錯的戰略投資機會。
不過,字節游戲近來確實不順,上半年傳出朝夕光年裁員、裁撤工作室后,字節游戲在下半年似乎進入了靜默期。除卻在海外發行《Marvel Snap》等幾款產品外,幾乎沒有進一步擴張的動作。
競核獲悉,三年前字節跳動花了上億美金簽下某款使命召喚國服代理權。由于版號問題,這筆交易不了了之。
結合多方消息人士的說法,字節跳動也不會接盤國服暴雪系。
暴雪娛樂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暴雪,網易也不再是以前的網易。本次談判破裂,或許是國內游戲廠商站上世界舞臺的一打加速劑。狹路相逢勇者勝,期待國內游戲廠商未來拿出更多全球化的精品大作,讓熱愛游戲的中國玩家、全球玩家滿意。